欢迎来到报考大学!
  • 微信
  • |
  • 微博
  • |
  • 在线客服
  • |
  • APP下载
  • |
  • 客服热线: 400-100-0233

温馨提示

网页暂不支持该功能,请打开报考大学APP,使用该功能

温馨提示

你所在考区由于2020年高考首次实行新高考政策,VIP暂不适用

温馨提示

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考区由于新高考政策的原因,暂不开放该功能

首页 > 发现 > 专题 > 正文

考点丨硝烟散去,国耻不忘,这些老照片记录了918事变

酸不溜

收藏

2018-09-18

时间,带不走永恒的伤痛;历史,抹不掉侵略的痕迹。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87周年,铺开历史的画卷:当年的硝烟弥漫,化作了今天的静默无言,当年的风起云涌,化作了今天的海枯石烂。烈士们的臂膀依然坚强地背负着鲜红的旗帜,他们的眼眸一直饱含着未干的血泪。


放眼今朝,在广袤无垠的中华土地上,钢筋水泥铸就的摩登都市,这里也曾伤痕累累。



87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趁中国内乱之际,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事变拉开了日本侵略的序幕,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4年间,大片国土沦陷,3500万同胞伤亡。一寸山河一寸血,曾经的苦难不能忘,曾经的牺牲不敢忘。鲜血与抗争写就的历史警示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我们牢记那段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更加珍视如今的和平!

 


九一八事变回顾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序幕。由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策划,日军关东部队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18日炸毁了南满铁路在沈阳柳条湖附近的路段,原计划挑衅中国军队,但中国军队并没有动作,日本便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进军入东三省。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开始,此后东北三省被蹂躏、奴役达14年之久;也是中国各阶层人民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掀起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的开始,对中日两国历史均具重大影响。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中国国耻日”。


九一八事变背景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行事变的前提。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九一八事变过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1.东三省的迅速沦陷,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加深。

 

2.加剧了中华民族的危机,从此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阶级和党派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

 

3.激发了学生,工人阶级,爱国政治派别等力量的爱国运动,他们对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强烈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抗日民族运动就此兴起。

 

4.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剧了英美与日本直接的矛盾。


“九一八事变“后各方的态度


1.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布宣言,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露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提出“发动群众斗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的号召。


并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是东北抗日武装的力量核心。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是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


2.东北人民:

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3.爱国人士:

(1)1932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要求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的民主权利,对抗日民主运动发展作出了贡献。


(2)1933年春,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和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激战收复多伦,把日本赶出了察哈尔省。但是蒋介石以“妨碍统一政令”派兵勾结日伪军夹击同盟军,同盟军宣告失败。


(3)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爱国将领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部反蒋势力在福建建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布反蒋抗日,同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蒋介石勾结日军,夹击十九路军,最后失败。


4.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

(1)向国联申诉日本侵略的行径。

 

(2)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命令东北军撤退,导致东北三省沦陷,继续执行“围剿”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并多次破坏爱国人士的反日活动。

 

(蒋介石为何在九一八事变后实行不抵抗政策: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国共两党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蒋介石之所以实行不抵抗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军事实力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错误认为英国和美国,会出面进行干涉,因此对英美等国家调停九一八事变抱有极大的幻想;国民政府把九一八事变作为一个局部性的冲突,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结果

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

 


考点大放送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兴起。

 

2、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于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5、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中国军队与日军血战三个月,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

 

6、1937年9月中旬,太原会战爆发,林彪、聂荣臻率领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7、9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8、1938年2月,徐州会战爆发。李宗仁率军取得台儿庄大捷,为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炸现场。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部柳条湖的铁轨,反诬中国。




日军蓄意制造柳条湖事件的现场,即“九一八事变”的开始。关东军进攻中国军队驻地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


▲1931年9月19日,日军军列急速向沈阳运兵。




▲1931年9月19日凌晨,日军在沈阳外攘门上向我国军队进攻。


▲1931年9月19日凌晨,日军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3小时后,有准备的日军步兵冲进北大营。



▲1931年9月19日,日军侵占沈阳市政公所。



▲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我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9月24日,上海学生赴京请愿开始,要求抗日之学生运动,迅速在南京成风气云涌之势。



1931年9月28日,南京、上海的学生在南京国民政府门前集会示威,要求国民党出兵抗日。



坐落在沈阳柳条湖附近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达18米的残历碑,石刻的日历翻页永久地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

这是一个需要我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一场“一夜之间发生的战争”,给拥有几千年辉煌历史的泱泱大国刻下了山河沦丧的耻辱;同时,也见证了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愤然觉醒,英勇还击。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广场上的残历碑(新旧照对比)


▲“九一八事变”,入侵沈阳的日军士兵。



“九一八事变”期间戒备森严的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期间,日军在沈阳等地肆意烧、杀、淫、掠,犯下滔天罪行。





“九一八事变”,日本鬼子残杀无数中国平民百姓。





柳条湖边爆炸响,沈阳城头炮声隆。峥嵘岁月里,一腔热血铸英魂,血染风采里,铁骨铮铮书青春。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我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流传东北的民间歌曲《新编九一八小调》这样唱道。


然而,现实比歌词里唱得更惨......



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城内,准备进行街巷战的日军装甲车队。



▲1931年9月19日,日军在占领的沈阳兵工厂门前戒备森严。



▲日军装甲车行驶在沈阳大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