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是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设有独立研究生院的高等院校之一。
校风:实事求是、艰苦奋斗 校训:厚积薄发、开物成务
教风:为学为师、立德立言 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前身是以清华大学石油系、化工系为基础,汇聚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师资,于1953年创立的北京石油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
1960年 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1969年 学校迁至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更名“华东石油学院”
1981年 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
1988年 学校更名“石油大学”,校本部设在北京,由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大学(华东)两部分组成
1989年 学校在北京恢复招收本科生
1997年 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行列
2000年 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直属
2000年 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研究生院
2005年 学校更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06年 学校开始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14年 教育部与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协议
2015年 教育部批复学校建设克拉玛依新校区,学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道路上开启了新的里程
2017年 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全面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2022年 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校两地(北京、克拉玛依),校本部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市昌平区,校园总面积700余亩;在校生总数1.7万余人,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接近1:1,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比例为4:1。克拉玛依校区坐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校区总面积7000余亩。两校区独立招生,录取时互不调剂。
学校现设有16个学院以及1个直属研究院,设置了25个本科招生专业(类);学科布局涵盖了理、工、经、管、文、法、教7个学科门类。石油石化等重点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影响。拥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个“双一流”建设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城市能源供给安全与保障、清洁低碳能源工程
最新ESI学科领域世界排名:
工程学、化学、地球科学 进入ESI前1‰
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进入ESI前1%
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A+,化学工程与技术A-,安全科学与工程B+
5个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艺
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业催化
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石油天然气安全工程、低碳能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470人,专任教师1000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3%,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95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01人,其中学术型博士生导师315人,工程博士生导师127人,学术型硕士生导师711人,专业型硕士生导师618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38人次,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青年英才37人次。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教学团队7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6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7人。
我校教师人均科研经费位于全国高校的前列,年均承担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达220余项。“十三五”以来,学校已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96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奖18项,省部级科技奖466项。
学校还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分室,1个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26个省部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以及18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分室。
收起